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姚文全
近日,在西北最大的人工湖刘家峡水库,永靖县公安局创新打造“水域警务+”模式,通过“空中+地面”一体化巡防体系、“四所一队”联动机制和“警景调解”新机制,为“黄河永靖蓝”生态美景筑牢安全屏障,助力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巍峨的刘家峡水电站脚下,黄河以“S”形蜿蜒流经永靖县107公里。在被誉为“高原平湖”的西北最大人工湖上,一抹“警察蓝”正以创新姿态守护着“黄河永靖蓝”的生态美景。

立体防控:织就水域安全“天罗地网”
刘家峡水库57亿立方米的碧波之上,警用无人机正进行日常巡航。这种“空中警察”与水面快艇、岸边巡逻警力构成的立体防控网,已成为守护水域安全的新常态。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时,永靖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的民警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教导员李树平手持对讲机,正在听取各巡逻小组的汇报:“炳灵寺码头秩序良好”“库区西岸未发现违规垂钓”……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该局创新构建“空中+水域+地面”一体化巡防体系,高清摄像头将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水面快艇穿梭于各码头之间,民警手持移动警务终端随时处理突发情况;岸上的巡逻民警则组成了一道流动的“安全线”。
“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我们实现了对107公里黄河岸线的无死角覆盖。”水上派出所教导员李树平介绍说。该局整合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快艇巡逻等多种手段,日均处置安全隐患十余起,游客安全感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已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120余起,救助遇险群众17人次。

机制创新:构建水域治理“四梁八柱”
针对水域管理跨区域、多业态的特点,永靖县公安局打破警种壁垒,建立“四所一队”联动机制,将沿线4个派出所和交警大队纳入统一调度,划分6个警力辐射区,实行“动态巡查+定点值守”勤务模式,创新“警景调解”机制,联合海事、旅游、景区管委会等部门快速化解涉旅矛盾纠纷。
在炳灵寺、太极岛等主要景区设立警务站,民警与景区管理人员联合办公,确保纠纷第一时间介入。
“请您放心,我们‘警景调解’机制会第一时间解决。”近日,水上派出所民警慈霞正联合处理一起纠纷矛盾。该局建立的派出所、海事、旅游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让这类纠纷得以就地化解。“过去调处纠纷要辗转多个部门,现在就地能实现多部门联合处置。”民警慈霞说。今年“五一”、端午节旅游旺季,该机制现场调解涉水涉旅纠纷23起,调解成功率100%。

暖心服务:打造旅游警务“金字招牌”
“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巡逻,民警在码头值守,带着孩子游玩特别安心。”来自青海的游客吴女士连连点赞。这样的评价,正是对永靖“水域警务+”模式最好的肯定。
“小朋友,乘船一定要穿好救生衣哦!”在炳灵寺码头,执勤民警正耐心提醒游客。这样的温馨场景,已成为永靖县水域警务的常态。
“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片水域,更是对黄河的深深眷恋。”这句话写在水上派出所的墙上,也刻在每个“黄河水警”的心里。在这片107公里的水岸线上,从单一的水面管控到“水域警务+”的深度融合,永靖县公安局的创新实践证明,新时代公安工作既要守牢安全底线,更应主动服务发展大局,用365天不间断的坚守,让每一程山水都写满安心的故事。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08-03永靖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举全城之力书写黄河之畔文明华章
- 2025-08-03关“新”从心出发 永靖总工会“小托管”有“大温暖”
- 2025-08-03永靖县公安局禁毒宣传走进物流寄递行业
- 2025-08-03【新春走基层 访灾区·看重建】 安置点上的“父子兵”